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财务管理》调整修订主要内容7
来源:乐考网 2020-07-03 11:48:09
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财务管理》调整修订主要内容7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 2020年中级财务管理教材调整内容已正式公布,为了让考生更好掌握今年教材调整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第1章对知识点删除、增加,考生学习时重点关注新增知识点。
对201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调整修订主要内容(财务管理)
章 | 页码 | 行数 | 调整内容 |
八 | 219 | 倒数3 | 调整为:三、成本管理的原则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融合性原则 成本管理应以企业业务模式为基础,将成本管理嵌入业务的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实现成本管理责任到人、控制到位、考核严格、目标落实。 (二)适应性原则 成本管理应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目标相适应,尤其要与企业发展战略或竞争战略相适应。 (三)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管理应用相关工具方法时,应权衡其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避免获得的收益小于其投入的成本。 (四)重要性原则 成本管理应重点关注对成本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于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四、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应用成本管理工具方法,一般按照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等程序进行,其中事前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预测与规划,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等步骤;事中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对营运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监督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预算进行必要的修正,即成本控制步骤;事后成本管理阶段,主要是在成本发生之后进行的核算、分析和考核,一般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步骤。因此,成本管理具体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项内容。 |
(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以现有条件为前提,在历史成本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和判断的成本管理活动。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组织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把未知因素转化为已知因素,帮助管理者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作出营运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有利与不利情况的全面和系统分析,避免成本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经济效益、质量、效率和规模等指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各个成本方案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优方案的成本管理活动。成本决策不仅是成本管理的重要职能,还是企业营运决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成本决策所考虑的是价值问题,更具体地讲是资金耗费的经济合理性问题,因而成本决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其他营运决策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 (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以营运计划和有关成本数据、资料为基础,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针对计划期企业的生产耗费和成本水平进行的具有约束力的成本筹划管理活动。成本计划属于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业营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以此评价有关部门的业绩,推动增产节约,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四)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者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或干预,把实际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的成本管理活动。成本控制的关键是选取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的效果。传统的成本控制基本上采用经济手段,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来进行,如标准成本法等;现代成本控制则突破了经济手段的限制,还使用了包括技术和组织手段在内的所有可能的控制手段,如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责任成本法等。 (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要求,对营运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取得不同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核算分为财务成本核算和管理成本核算。财务成本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管理成本核算则既可以用历史成本,又可以用现在成本或未来成本。成本核算的关键是核算方法的选择。财务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品种法等基本方法和其他一些辅助方法,企业可以灵活选择;管理成本核算可以直接利用财务成本核算的结果,或者选择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方法来单独核算。目前,两种核算模式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与企业管理的需求差距都比较大。此外,成本核算的精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比差异化战略要高。 (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查明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和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的成本管理活动。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求成本降低的途径,为有关人员进行成本规划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相关分析法等。其中:对比分析法是对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来揭露矛盾,具体包括绝对数比较、增减数比较和指数比较三种形式;连环替代法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指标的情况;相关分析法主要利用数学方法对具有依存关系的各种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奖励和惩罚,以监督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成本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并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成本考核的关键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评价结果与约束激励机制的衔接。考核指标可以是财务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指标,例如,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应主要选用财务指标,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则大多选用非财务指标。 |
|||
221 | 倒数4 | 调整为:(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 本量利分析,简称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营业利润。本量利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等内容。 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运用本量利分析可以预测在盈亏平衡、保利条件下应实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与风险分析相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降低经营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与决策分析相联系,可以用于企业进行有关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为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应用等提供理论准备。 |
|
224 | 12 | 调整为:二、盈亏平衡分析 所谓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等。企业的业务量等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企业的业务量高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的业务量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通常,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一)单一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1.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分析的关键是盈亏平衡点的确定。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是指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业务量或销售额,即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业务量或销售额。 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实物量来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也称保本销售量);另一种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称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也称保本销售额)。根据本量利分析基本关系式: 利润=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当利润为零时,求出的销售量就是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即: 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若用销售额来表示,则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计算公式为: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单价 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2.盈亏平衡作业率。 以盈亏平衡点为基础,还可以得到另一个辅助性指标,即盈亏平衡作业率,或称为保本作业率。盈亏平衡作业率是指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销售额)占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业务量(或销售额)的百分比,或者是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销售额)占实际或预计业务量(或销售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盈亏平衡作业率=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正常经营业务量(或实际业务量、预计业务量)×100%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正常经营销售额(或实际销售额、预计销售额)×100% 由于企业通常应该按照正常的销售量来安排产品的生产,在合理库存的条件下,产品生产量与正常的销售量应该大体相同。所以,该指标也可以提供企业在盈亏平衡状态下对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要求。 【例8-2】沿用?例8-1?的资料及有关计算结果,并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 000件。要求:计算该企业的盈亏平衡作业率。 盈亏平衡作业率=2 600÷5 000×100%=52% 或:盈亏平衡作业率=260 000÷(5 000×100)×100%=52%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盈亏平衡作业率为52%,即正常销售量的52%用于盈亏平衡,也即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必须达到52%,方可达到盈亏平衡。 |
|
225 | 倒数2 | 调整为:3.本量利关系图。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不仅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出达到盈亏平衡状态时的销售量与销售额,还可以通过绘制本量利关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在本量利关系图上,可以描绘出影响利润的因素: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因此,借助本量利关系图不仅可以得出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还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相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各种短期经营决策。根据数据信息的差异和分析目的不同,本量利关系图有多种表现形式,按照数据的特征和目的可以分为传统式、边际贡献式和利量式三种图形。 (1)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本量利关系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轴表示销售量,以纵轴表示销售收入或成本,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数值,即以(0,固定成本数值)为起点,绘制一条与横轴平行的固定成本线,以(0,固定成本数值)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绘制总成本线;总成本线和销售收入线的交点就是盈亏平衡点,如图8-1所示。 图8-1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表达的意义有: 第一,固定成本与横轴之间的区域为固定成本值,它不因产量增减而变动,总成本线与固定成本线之间的区域为变动成本,与产量呈正比例变化。 第二,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是盈亏平衡点,通过图8-1可以直观地看出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和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如?例8-1?中甲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为2 600件,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为260 000元)。 第三,在盈亏平衡点以上的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相夹的区域为盈利区,盈亏平衡点以下的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相夹的区域为亏损区。因此,只要知道销售数量或销售金额信息,就可以在图8-1上判明该销售状态下的结果是亏损还是盈利,直观方便,易于理解。 (2)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图8-2主要反映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形成的边际贡献,而边际贡献在弥补固定成本后形成利润。此图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表示边际贡献的数值。边际贡献随销量增加而扩大,当其达到固定成本值时(即在盈亏平衡点),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当边际贡献超过固定成本后企业进入盈利状态。 (3)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图。图8-3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图是反映利润与销售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横轴代表销售量,以纵轴代表利润(或亏损)。在纵轴原点以下部分找到与固定成本总额相等的点(0,固定成本数值),该点表示销售量等于零时,亏损额等于固定成本;从点(0,固定成本数值)出发画出利润线,该线的斜率是单位边际贡献;利润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
|
233 | 12 | 调整为:目标利润分析是,在本量利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计算为达到目标利润所需达到的业务量、收入和成本的一种利润规划方法,该方法应反映市场的变化趋势、企业战略规划目标以及管理层需求等。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始之前,根据有关收支状况确定了目标利润,就可以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必须达到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业务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或: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实现目标利润业务量×单价 【例8-4】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 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 000元,则有: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50 000+40 000)÷(50-25)=3 6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50 000+40 000)÷50%=180 000(元) 应该注意的是,目标利润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管理;而目标利润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管理,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管理。产品组合的目标利润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在单一产品的目标利润分析基础上,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调整,寻找最优的产品组合。基本分析公式如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综合目标利润+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 实现目标利润率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综合目标利润率) 企业在应用该工具方法进行优化产品产量结构的策略分析时,在既定的生产能力基础上,可以提高具有较高边际贡献率的产品的产量。 |
|
258 | 倒数16 | 调整为:(三)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内部转移定价是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和应用方法。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分公司、分厂、车间、分部等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资金等内部交易时所采用的计价标准。内部转移价格直接关系到不同责任中心的获利水平,其制定可以有效地防止成本转移引起的责任中心之间的责任转嫁,使每个责任中心都能够作为单独的组织单位进行业绩评价,并且可以作为一种价格信号引导下级采取正确决策,保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 企业绩效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应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性质和业务特点,分别确定适当的内部转移定价形式。内部转移定价通常分为价格型、成本型和协商型三种。 1.价格型内部转移定价,是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的、由成本和毛利构成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内部利润中心。责任中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经常外销且外销比例较大的,或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外部活跃市场可靠报价的,可以外销价或活跃市场报价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责任中心一般不对外销售且外部市场没有可靠报价的产品(或服务),或企业管理层和有关各方认为不需要频繁变动价格的,可以参照外部市场价或预测价制定模拟市场价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没有外部市场但企业出于管理需要设置为模拟利润中心的责任中心,可以在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一定比例毛利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2.成本型内部转移定价,是指以标准成本等相对稳定的成本数据为基础,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内部成本中心。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是指所有的内部交易均以某种形式的成本价格进行结算,它适用于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没有市价的情况,包括完全成本、完全成本加成、变动成本以及变动成本加固定制造费用四种形式。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方法具有简便、客观的特点,但存在信息和激励方面的问题。金融企业内部转移资金,应综合考虑产品现金流及重定价特点、信息技术手段及管理需求等因素,分析外部金融市场环境,选择适当的资金转移定价和收益率曲线,获取收益率曲线中特定期限的利率,确定资金转移价格。资金转移定价主要包括指定利率法、原始期限匹配法、重定价期限匹配法、现金流匹配定价法等。 3.协商型内部转移定价,是指企业内部供求双方为使双方利益相对均衡,通过协商机制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分权程度较高的情形。协商价的取值范围通常较宽,一般不高于市场价,不低于变动成本。即内部责任中心之间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并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作为计价标准。采用该价格的前提是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在该市场内双方有权决定是否买卖这种产品。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场价格,下限则是单位变动成本。当双方协商陷入僵持时,会导致公司高层的干预。 企业应及时对内部转移定价形成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作为考核责任中心绩效的依据;同时,应监测内部转移定价体系运行情况,协调、裁决交易中的争议,保障内部转移定价体系运转顺畅。此外,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转移定价应用评价工作,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修订、调整定价策略。 |
中级会计考试教材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今年取证的小伙伴们接下来需要准备得是要安心备考才行, 强化阶段做题不能像预习或是基础阶段一样慵懒散慢,没有时间意识,训练时一定要划分重、难点,学会利用逆向思维。你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所有独自度过的深夜和黎明,最终都能收获一句“问心无愧”。预祝大家成功通过中级会计考试。
责任编辑: